室內設計確實是個幹大事的工作,但裝修房子本來就生活中的大事,有的人一生就一次,有的人可以好幾次(又快歪樓)……不過室內設計確實也是由很多小事累積成一個大事的。
剛開始接觸設計時,有許多老師提到:
「設計和藝術不同,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,解決問題的設計才是好設計。」
但這一路走來,我發現設計不見得是為了解決問題,更多時候是提出問題、拋出問題,至於解決問題後是不是一個好的設計,很可能沒有標準答案,不過從網上很多NG的裝修文章或圖片可以窺探出一二。
設計者面對問題時的 設計思考(Design Think)相對重要,站在使用者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,從了解需求出發,尋求各種創新的設計,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。
來分享幾個設計小事案例給大家,或許大家對於解決問題會有不同的想法與觀點 —-
小事A
迴旋 Spiral 作品發表的時候,很多人都被這座弧形的樓梯吸引了,它確實是空間中的主角,只是在設計階段的時候,是為了解決採光問題而創造出來的。
這個案子其實真的滿特別,在大樓中有三層樓的房子真的太少見了,而且是在非常精華的市府站基隆路上,當初到現場勘察時真的很驚喜!不過我們發現這個房子的公共空間採光比較不好,只有頭尾兩側有窗戶,中間就比較暗一點。
一樓的採光不好,但是二樓的落地窗到下午時段採光卻異常的好,於是讓我們有了引光的想法。
採用減法設計的方式將樓板退縮,在這個地段中減少使用面積,是很奢侈的設計,馬上就要損失2-300萬,不過客戶很支持我們的想法。
從下面的三張連續圖片,可以發現我們先建立一個要退縮的面積,切掉樓板得到一個開口(圖一),因為樓板退縮的關係,本來直向的階梯就碰不到二樓的樓板,必須增加轉向(圖二),但垂直90度轉過去真的太傻了,我們思考了一下,發現弧形的造型總是讓人覺得比較優美且漂亮(圖三),於是 形隨機能 油然而生,樓梯設定好後,也將弧形的設計概念放在幾個區域做呼應。
其實很多時候,只是想解決一件小事,卻變成了大事,甚至成為最重要的靈魂,所以空間設計本來就無極限,觀察越多,就會發現更多,當然也會得到更多,這必然是的。
小事B
大家還記得上上篇的「我的白派哲學」嗎?
沒看的快去複習一下,點選下面的懶人包
小事B 其實也是在解決生活上的問題,屋主是一位女生,一個人住,但時常會有朋友和家人來家中聚會,在小坪數的空間中,公共空間的開放性在設計思考中就相對重要,屋主一個人在家會看電視,不過電視在空間中的位置比較尷尬,在房子的正中心,所以朋友來的時候,電視會佔據滿多的活動空間,所以我們設計出可以移動、旋轉外加能收起來的電視架機構。
小事C
最近跟朋友合作了一家實體家具店 NW living,店內以歐系進口,溫潤的北歐家居空間為主,代理 prostoria、String Furniture、Buster + Punch、by Lassen、Grupa、miniforms 等品牌家具,室內空間設計由另外一位設計師的合夥人執行,我則負責外觀的造型設計。
因為現場環境的關係,空調主機只能掛在店門口的外牆區域,想說一下之後還有招牌會遮住,應該還好啦……
不過空調廠商很擔心,如果前面有遮擋,散熱效果會打折扣,也會影響機器壽命,建議我們想一個方式解決問題
非常好!來到了解決問題的時刻,心中小宇宙又燃燒了!
現場狀態示意圖
我們設計了幾片圓弧形的鐵板機構,希望通過弧形來傳導風流
設計了 1大 8小,比較大是因為要留空間上招牌,小的8片,透過弧形的角度,可以阻擋車流方向看到空調機的狀況,8片排列起來很像一個鯊魚鰭的造型,可以將冷氣的熱風做導流,解決設備上的問題,美觀上也可以處理的漂亮,一兼二顧。
回歸一開始說的 “設計不見得是為了解決問題,設計是提出解決問題、提出更多問題,之後才是解決問題”
這三個案例實際上都是從提出問題、發現問題開始,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兼具美觀設計,就像芝加哥學派大師「路易斯。蘇利文」提出的「形隨機能」理論,思想形態是隨著機能需要而設計或改變,造型設計以機能做考量,只要合乎機能性,就能夠有美的構成。
我認為所有的設計,都是從「發現」開始。 ———林志隆
你存在的空間,就是我、亦是懷特的一期一會。
更多室內設計作品: